石硤尾邨
YHA美荷樓青年旅舍鄰近的的石硤尾邨,沿途有不少新舊景點值得大家細意遊覽。
2014-03-05
1.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Jockey club Creative Arts Centre (JCCAC)
簡稱JCCAC,建築物前身是「石硤尾工廠大廈」,是上世紀六、七十年代本土家庭式輕工業(山寨廠)的集中地。工廠大廈在2008年被活化成藝術中心,內裡保留了昔日工廠大廈建築特色,單位大部份是藝術家或藝團工作室,不時舉辦各類型的文化藝術活動供公眾參加。
2. 石硤尾官立小學舊址
石硤尾官立小學創於1959年9月7日,分上、下午班,招收石硤尾、深水埗區適齡入學小孩。學費每月5元,家庭清貧者免費,當年學生無需穿校服上課,校址曾經開設為成人教育中心,1980年學校因居內兒童人口減少而停辦,該校為香港栽培不少各階層社會棟樑,包括政務官、教授、醫生、校長等。校址曾改為聖方濟各書院、聖方濟愛德小學等,現時校舍空置,但校舍保存良好。
3. 1970年代及2010年代石硤尾邨
石硤尾邨從1950年至今經歷幾次改動,由1953年建成的美荷樓屬首批H型徙置大廈,1970-80年代石硤尾邨經過第一次改建及重建,2012年屬單幢式高樓的新石硤尾邨建成。只要站在窩仔街和南昌街交界,旅客可以對比70年代及2010年代建成的公共屋邨,兩者建築風格、設計、設施雖截然不同,卻互相連繫依存。旅客可一次過感受石硤尾邨不同年代的生活環境。
4. 協義興繡莊
協義興繡莊建於1972年,是區內售賣純棉製品、裙褂等傳統商品的家族老店。繡莊傳承了拍打棉片、用手鋪平及一針一線地縫密的傳統手藝。雖然現時手製絲棉被不如昔日般流行,店舖客源以長者及熟客為主,但店舖傳承了傳統手藝及家族歷史的精神。
5. 巴域街舊唐樓
舊唐樓是香港昔日生活的印記,五、六十年代的唐樓建築一般會考慮天氣、日照、通風及風水等因素,由於香港處於南方潮濕多雨地區,促使當年建築師使用百多年前廣州唐樓的陽台(俗稱大騎樓)設計,令地下店舖避免在雨天浸壞貨品,高樓底設計令夏天時空氣更流通。位於南昌街、巴域街、石硤尾街及耀東街所包圍約十多幢的唐樓建築群,建於1952年,樓高四層,一梯兩伙,舊唐樓天台殘留「魚骨」電視天線,為七、八十年代居民收看電視的生活印記。